「在我們那個年代,溫柔並不是一種選擇。」
望著最近公佈的奧斯卡提名名單,心中就有一種莫名其妙的興奮。由小到大都喜歡看奧斯卡,總是感覺奧斯卡提名名單上的電影總會有一兩套對到我的口味。看著今年繼續龍爭鳳鬥的最佳電影,一套《The Power Of The Dog》讓我感到好奇。看著令人疑惑的電影名稱,不自不覺便點進去看了起來。直到電影完結,經歷一陣毛骨悚然的感覺後(看了電影就會明白),我緩緩為電影寫下這樣一句:「在我們那個年代,溫柔並不是一種選擇。」
導演:Jane Campion
演員:Benedict Cumberbatch,Kirsten Dunst,Jesse Plemons,Kodi Smit-McPhee
上映年份:2021
備註:1. 在第94屆奧斯卡金像獎獲得12項提名,當中包括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男女配角。
2. 改編自托馬斯·薩維奇(Thomas Savage)的同名小說
🎬故事簡介🎬
「有時候我總會想,我好像不是我自己了。只有當我在那些沒有目光投射於我身上的土地上,我才感受到自由。」
「我們還能夠怎麼樣,誰叫我們的靈魂剛好落在不一樣的軀體上,又剛好活在這個年代裡。」
Phil和George是一對經營牧場的兄弟,雖然同樣是牧場主人,但Phil卻比George更有西部人眼中的「男子氣概」。一次偶然相遇讓George結識了Rose,一個獨自帶著兒子Peter生活的寡婦。George對Rose一見鍾情,不久後便與Rose結婚。然而面對Rose的突然出現,Phil卻認為Rose是打著他們財產的主意,因而處處為難。另一邊廂,選擇趁暑假探望母親的Peter也來到牧場。看著Peter,Phil想起了從前的好友Bronco,於是主動與Peter破冰。在日漸相處的時候,一切開始逐漸往意料之外的方向走,而那隱藏在塵土之中的秘密也逐漸被掘開......
------------------------------(⚡⚡有雷界線⚡⚡)------------------------------
一開始打開電影的瞬間,我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覺。同樣的西部風景,風塵滾滾中滲透草青的淡綠,空氣之中依然潛存著壓抑的感覺。然而跟隨故事一路走,我才逐漸發現這並不是一個單純的西部故事。它只不過是披著西部電影固有的皮囊,內裡卻訴說著一個有關復仇、孤獨和愛的故事。電影一開始埋下很多伏筆,而跟隨主角的步伐,我們逐漸發現主角們的不同秘密。由不解到憤怒,再逐漸轉變成可憐,到後來驚愕,然後在落幕的一瞬間,感受到一點愁緒。整部電影就在絲絲碎碎的拼湊中,講述了一個偶然發生在那片黃土之上的故事。
電影毫不客氣地批判了當時社會中的「男性氣質」問題,並刻意使用西部作為背景,以粗獷邋遢、近乎原始的方式刻劃角色,卻也在角色身上,細看那些社會中對男性的刻板形象如何一步一步荼毒男性本身。雖然故事感覺久遠,然而把目光投射至今看似開放的社會,卻依然不難發現那些殘留的毒害。不斷的壓抑自己的情緒,假裝堅強,我們都被逼掩飾最真實的自己,為的只是能夠融入社會之中。唯有到夜闌人靜之際,才能夠放聲大哭,對著無盡的黑夜咆哮。「對的靈魂,錯的身體」說的不是什麼,而是千古至今的無數悲劇起源。然而想深一層,或許真正錯的不是我們,而是這個強行安裝失序規矩在我們身上的社會。
犬山下的陽光與陰影-虛假皮囊下的孤獨和痛苦
要說電影最深刻的一幕,大概是主角Phil自己一個看著山丘,回過神來後回頭時,眼中散發著無所適從的孤獨感的那一幕。一開始看電影的我們,並不清楚Phil的為人。唯一可以給予的描述便是粗獷。他滿身骯髒不修邊幅,脾氣暴躁,瞧不起女性,只對牧場中的一切關心。對我們來說,他或許便是最典型的「西部男子」。然而在逐漸跟著劇情深究的時候,我們卻發現了Phil的另一面-孤獨。在電影後來Phil和Peter的對話當中,可以發現Phil與其逝去的好友Bronco Henry有著微妙的關係。電影有一段非常有趣,正是其他工人詢問Phil在山上看到什麼,Phil什麼也沒有說,只是表示「如果你們看不到的話,那就是什麼也沒有。」而實際上,Phil所看到的是一隻正在咆哮的狗的影子。這個影子,至今也只有Phil和Bronco看過。在這裡,影子就好像一個Phil渴望隱藏的秘密-他和Bronco的關係。在那個對同性戀極不友善的時代和社會,他們之間的關係是一種禁忌。然而雖然隱蔽,卻是Phil和Bronco的某一種連繫。然而在Bronco離世後,Phil便成為了被遺留的那個人。從此再沒有人能夠和他一樣有同樣的感覺,也不會再有人明白他的世界。而在那片狗的剪影之下,瀰漫的正是Phil的孤獨。
再細看Phil的角色,雖然在別人眼中他充斥著最原始的男性意識,但是慢慢觀察,卻逐漸發現他內心也有著渴望溫柔的一面。其中一幕Phil去到自己的秘密基地,躺在草地之上,手裡揮舞著繡有「BH」字眼的手帕,以手輕輕撫摸,感受陽光穿過手帕打落他臉上的感覺。這裡的「BH」正是情人Bronco Henry名字的縮寫。儘管Phil在所有人眼中就是一個粗漢子,但是它的內心卻是如此的細膩。為了不被別人發現自己的秘密,他選擇以極端的方法保護自己-變得殘忍。這裡殘忍的意思並不是對別人,反而是對Phil自己。他刻意一個月才洗一次澡,明明飽讀詩書卻除去自己的文人氣質,把一切與「女性氣質」相關的習慣、感覺通通去除,以此刻意加重別人眼中的「陽剛」感覺。要問悲傷孤單,Phil又豈能不感到悲傷、孤單?然而在那個年代的西部社會,只要有一點女性的感覺,便足以被全世界唾笑。只要膽敢顯露那一丁點的自我,便足以致命。於是Phil唯有拼命隱藏,在自我創造的形象和真實的自己之間,形成一種現實與真實之間的身份割裂。在這裡,Phil的角色正正有著「男性在父權社會下被逼壓抑真實自我」的感覺。他沒有辦法,也沒有勇氣去展露真實的自我,唯有讓自己的感情隨著愛人的逝去,深埋在那片影子之下,成為黃土之下的秘密。
除此之外,在留意Phil和其他人之間的互動時,我們也可以看到Phil的孤獨。在電影開頭,Phil對弟弟George的控制慾非常強烈,他雖然滿口「胖子」的稱呼George,甚至鄙視George的學歷出生,但是依然可以發現Phil希望拉近關係的舉動。雖然知道George和自己是兩類人,而George也永遠沒有辦法理解自己心中的感受,但是Phil依然希望能夠在George身上找到歸屬感,也是一種恐懼孤獨的表現。所以當看到George與Rose結婚的時候,他的內心充滿恐懼。他口裡說著Rose會奪走他們的財產,然而實際上卻是害怕George會離他而去,丟下他自己孤身一人。看不起歸看不起,但是George始終是與他有血緣關係的人,也是除了Bronco以外他唯一感到有關係的人。另一方面,面對Rose和George,他心中不單恐懼George會被奪走,甚至也妒忌George能夠光明正大的愛人,不用掩飾真實的自己。看著George能夠「正正常常」和別人結婚、墮入愛河,自己則只可以偷偷躲藏,並且一直偽裝。這種妒忌,或許才是真正讓Phil選擇欺凌Rose的原因。他不但妒忌George,也妒忌Rose,妒忌她即使在失去所愛之後依然可以再次愛人。這些既痛苦又矛盾的感受,一一被Phil選擇以欺壓女性,包括Rose來宣洩。
另外,在仔細觀察Phil和Rose的兒子Peter的相處,也可以發現Phil身上對自我的掙扎。在第一次看到Peter,他便當著Peter的面把Peter親手整的花朵燒毀,並且嘲笑Peter全身上下所散發的那種「女性化感覺」。然而,雖然用盡方法嘲笑Peter的他看似殘忍,但是那些對Peter的語言施暴實際上卻是他對自我的某一種討厭。一方面他透過嘲笑Peter來反襯自己的陽剛,然而另一方面他卻是討厭自己沒有勇氣選擇以最真實的方式活著,甚至是討厭自己是同性戀而令他痛苦的事實。對他來說,那些所謂的殘忍,只不過是他自我保護的方法,也是他最自卑、軟弱無助的表現。於是,無法面對自己的他選擇以另類方式去尋求解脫-針對擁有「女性氣質」的Rose和Peter,正如自己完全相反的另一面,透過這種欺壓嘗試抑壓自己所討厭的懦弱。他在無法面對世界的時候,選擇了自我討厭,並以最殘忍的方法希望抑壓心中渴望溫柔的感受。因此,當後來被Peter發現秘密基地,並且被Peter看到自己赤裸身軀洗澡的時候,他瞬間變得憤怒。因為那個秘密基地正正象徵著他心中最隱密的秘密,也是他真正可以赤身露體,脫下那層假裝的皮的唯一地方。被Peter看到的瞬間,他感到羞愧,也感到憤怒和害怕。正正因為被接觸到內心最柔弱的部分,所以才會變得驚恐憤怒,選擇以最歇斯底里的方式捍衛那唯一一片可以容納他的土地。
然而在和Peter的逐漸認識下,Phil逐漸選擇敞開心屝。當他後來看到Peter在被受嘲笑的時候依然不為所動,他內心是有所感動的。因為相比他自己而言,他更加想要好像Peter這樣,接受自己是與別不同的存在。而當他後來詢問Peter在看山的時候看到什麼,Peter瞬間便看到狗的影子。在這個瞬間,Phil說不出話,因為在那一刻,他好像終於在那無盡的壓抑之中找到同伴。知道自己不再孤獨,知道有人與自己為伍,這個時候的Phil不再對Peter有保留,而是選擇把Peter帶在自己身邊。在那些無法安放的情感被掘開以後,他選擇展露在Peter面前,把最赤裸真實的自我展露。他表示要為Peter編織的繩象徵著關係,表示了他對於不再孤單、找到「同路人」的喜悅,更加是對於自己曾經和Bronco的關係的某一種紀念。Phil在Peter身上終於感到能夠脫下面具,不用再經歷身份撕裂的痛苦的感覺。因此當發現牛皮被賣的時候,Phil才會如此憤怒。對Phil而言,那些牛皮是連繫著他與Peter的,也是他和Bronco的聯繫。因此Rose刻意賣走牛皮的舉動,就好像想要從Phil身邊再次奪走唯一令他不再孤獨的Peter一樣。那種對恐懼失去、恐懼孤獨和恐懼需要再次面對現實和真實撕裂的感覺,通通令他無法接受。他對著勸架的George瘋狂的咆哮,然而口裡怒斥著Rose,實則卻是在申訴社會對他的不公,還有被社會強迫成為一個不是自己的人的痛苦。那是他最深層的憤憤不平,也是他由心而發的吶喊。
直到電影最後,兩人之間並沒有什麼好結局。或許會心寒,但不難發現最後導致Phil感染炭疽病的不是別人,正是Peter。但是這裡姑且放下Peter的陰森恐怖,反而繼續一看Phil的結局。Phil的結局看似悲慘,在不斷的壓抑之中選擇了付出真心,卻也因此失去了性命。但是對他而言,難道不就是另一種解脫嗎?他用了一輩子去保護自己,一直戰戰兢兢的過了大半世,反而到臨死前的時光卻遇到一個懂他的人。先不想究竟Peter有否真心,但是無論如何Peter也成為了Phil的救贖。生活在極為傳統兼封閉的西部社會,他每一天都如履薄冰的渡過,害怕別人會發現他的秘密,然而相反他亦希望能夠有人理解他,讓他不再孤獨。Peter的出現固然令他回想起他所討厭的自己,但是最後卻成為他能夠傾心的人。在編織繩的那個晚上,Phil罕有的說了很多話,隨著眼神之間的流轉,還有那一口口輪流呼出的煙。Phil沒有明言,Peter也沒有多說,只有Phil自己一個的甜笑,回憶著曾經的溫暖和親密。我相信那一個晚上,Phil真的很開心。哪怕Peter是在欺騙他,Peter的一舉一動也足以讓他回憶起曾經被溫柔以待的感覺。在那個男性不被允許溫柔的年代,他終於在那一縷縷的煙和滾滾沙塵中,找到自己心靈的歸屬。
正如我所說,電影的結局雖然看似殘忍,卻反而以殘忍成就了Phil的美好。回歸電影本身,雖然Phil一開頭的行徑看似無理取鬧,但是實際那只是他對世界的某一種申訴。申訴自己為什麼與別人不如一樣,申訴自己為什麼無法被理解,也申訴自己久久無法尋得溫柔的孤獨。在別人的眼中他就是「西部男性主義」的象徵,但是他又何嘗不是那些所謂主義下的另一個受著欺壓的靈魂?他沒有辦法哭,反而以最極端的方式無限壓抑。他以殘忍的方式對待世界,以報復世界對他的惡。他滿腔的柔情被逼化為流淌於沙塵上的濁水,在他無處安放的靈魂上劃下一道道深可見骨的傷痕。那是可憐,也是可恨。恨的是他沒有辦法拋棄別人的眼光,好好的為自己活一場,只能把感情放入最隱蔽的角落。為了自我保護而以殘忍武裝自己的軟弱,那麼即使內心渴望被溫柔以待,到頭來也只會剩下自己孤獨一人。那些我們看似自有永有的道德規範,便成為了囚禁Phil的牢籠,令他只可以在山脈之下的那片黑影中獨自偷生。或許由頭到尾他都不是什麼極奸極惡的人,只不過是一個被世界所謂的「正常」壓得快要喘不過氣,在逐漸被逼瘋的人而已。
電影最後,Peter並沒有出現在Phil的喪禮,反而唸著聖經詩篇中的「Deliver my soul from the sword, my darling from the power of the dog.(求您救我的靈魂脫離刀劍,救我的靈魂脫離犬類。)」這裡可以有兩層的解釋,第一層便是Peter成功透過詭計讓母親不再受Phil的侵害,透過自己的努力保護母親遠離邪惡。然而第二層意思卻是我更加喜歡的。這一句有著祝福意味的金句,某程度上便是在祝福Phil。電影雖然沒有明言,但是我相信Peter的確有愛上Phil的,只不過在母親和Phil之間,他選擇了母親。因此雖然最後Peter沒有參加喪禮,這一句金句依然是他留給Phil的最後祝福。「Dog(犬類)」本身在聖經裡有著負面的意思,簡單理解可以是邪惡。而電影中的「犬之力」,他不單止是指父權主義、男性主義,更加是潛藏在每個人心中對社會上其他人的固有刻板印象。這些看似無關痛癢的想法,並不會突然反噬,卻會慢慢的消磨一個人的靈魂,直到那個人什麼也沒有剩下的時候才會發現,一切早已太遲。電影之所以選擇以「The Power Of The Dog」作為名稱,便是一個最實際描述那些吃人的思想,對社會、對個人而言是如此的邪惡和可怕。Phil的大半輩子都活在陰影之中,無法面對自己的與別不同。因此對他而言,Phil最後的離世,或許就是某種程度上的解脫。雖然的確是Peter親手害死Phil的,但是在那之下,相信依然有些感情是真實存在。
「He can only love safely in the past. To love presently, as a closet homosexual as he was, or as a homophobe, it is kind of impossible.(他只有在過去才能安全地愛。要他在此刻去愛,要他以未出櫃的同志,甚至是恐同者的身份,那可說是不可能的。)」導演Jane Campion在有關電影的訪談中這樣說道。這一言道出了Phil的人生,也是只有他自己能夠理解的悲傷。他的一切美好都落在Bronco身上,而隨著Bronco的離世,他又再次成為那個孤僻、殘忍的人。他對現實的所有都帶有恐懼,害怕被發現秘密、害怕被拋棄、害怕被別人視為異類。而這種感覺,對每一個有著所謂「違反自然」性向的人而言大概也是相同的。明明只是有那麼一點點的不一樣,卻被當作是罪大惡極。或許其實在每個人的內心裡,我們都是一樣的。我們一樣渴望被愛,一樣討厭被遺棄,甚至對所愛的人一樣的自私又偉大。Phil的故事或許只是滄海一粟的例子,但這樣的故事我們身邊都有,只是我們是否願意接納他們的存在而已。
男性主義下的悲歌-吃人的社會
撇開Phil來說,其實故事中的每一個角色都是受害者之一。他們都是所謂的「異類」,是與同一群體不相稱的個體。而當中第一個便是George。George作為生活於西部的男性,他的溫文爾雅與身邊的男性都不一樣。他雖然沒有散發強烈的「女性氣質」,但是他對女性的方式卻與一般西部人不一樣。無論是獨自哭泣的Rose,還是他們家的傭人,他都表示關懷和尊重。然而哪怕如此,在面對有如「典型西部男子氣質」的哥哥Phil時,他卻依然會軟下身子,被逼服從。明知Phil是令Rose精神崩潰的主因,卻又不敢輕易說出口怪責,只能夠站在一旁,無力的看著妻子。你可以說George是膽小,但是對我來說,他只不過是一個不懂是如何面對有毒的父權主義的一個弟弟和丈夫。明明知道妻子不在狀態,卻依然逼妻子彈奏鋼琴。望著身邊的「成功男性」,因為害怕被認為是「異類」,於是只能夠透過對妻子的「掌控」,以表達他也是男性。這種由外而內的男性主義營造的壓逼,正正是令George成為受害者的最大加害者。因為沒有辦法好像哥哥一樣充滿剛陽的感覺,於是哪怕非常尊重、痛惜妻子,也依然選擇屈服於社會的目光下,並以女性的屈服來展現自己並沒有與別不同。或許電影中的他表現並沒有太多空間,但是從他與哥哥Phil的對答,也足以理解George也只不過是另一個抑壓心中與別不同的人而已。同樣的懼怕社會目光,同樣的馴服於父權主義,只不過沒有同樣的經歷而已。
再仔細探討時,Rose實際上也是一個「不一樣的存在」。在那個時代,女性的工作就只有顧家。特別是已婚女性,她們大多會以家庭為重,社經地位也被男性低。再加上Rose作為一位寡婦,她只能夠靠自己養家,是一個和當時普遍女性不一樣的人。而她這樣的異類,也注定不被社會眷顧。雖然電影中沒有顯示Rose如何被其他女性欺負,但是單看她和George和Phil的互動便可以理解。面對著猶如象徵「男性主義」本身的Phil,她被看低,也經常受Phil欺壓。即使是她深愛的丈夫George,她依然被看作工具一樣,以展示George自己的「男性氣質」。儘管沒有刻劃Rose有否面對「男性凝視」,但是也足以看出Rose在那個有著明顯男女不公的社會中受盡折磨。再加上整部電影中,鮮少出現女性在Rose的身邊,這種刻意的刻劃更加加深了Rose在社會中的那種孤立無援的感覺。正因為她的身份不符合社會希望她成為的模樣,於是便被逼邊緣化。雖然她的經歷並沒有很多筆墨的描寫,卻偏偏描述了當時女性被有毒的社會形態所逼害至精神崩潰的模樣。
此外,最令人詫異的角色反差-Peter。Peter由一出場黏著紙花的那一瞬間,他的舉手投足已經表露了他不同於大多數男性的性格。柔弱、膽小等的標籤好像由電影開始已經被貼在他身上,加上他瘦小的身軀,足以令他成為那一群充滿「陽剛感覺」的男性中,最相反的存在。然而逐漸深入電影,Peter的殘忍、暴戾、心思稠密得可怕的內心逐漸顯露,其中最深刻的便是在拯救兔子後,便立即把兔子殺死。「He used to worry I wasn't kind enough. That I was too strong.(他以前老是擔心我不夠仁慈,擔心我太強捍。)」看著這個看似陰柔,卻又不禁令人頭皮發麻的男孩,成就了整部電影最大的反差。電影最後,他為了保護母親,選擇害死Phil。他從我們原本以為的「女性化」角色,逐漸走到完全相反的方向,打破我們對他固有的印象。實際上,Peter可以說是整部電影最勇敢的人。面對父權社會和過度的男性主義的社會,他沒有像Rose和George一樣妥協,也沒有像Phil一樣竭力把自己藏起來,反而以自己的方式對抗世界, 對抗象徵「男性主義」的Phil。他接受了被討厭的那一個自己,選擇以自己的方式守護母親。這除了是電影中Peter明顯的戀母情意結,也是Peter面對歧視他的這個社會的反抗。
最後,反而想要再討論Phil。Phil的角色非常複雜,他既是電影中對「有毒的父權主義」、「男性主義」、「男性氣質」等的象徵,但是同時也是這些思想下的受害者。記得電影在Peter和Phil輪流抽煙的時候,電影閃過幾幕被困在馬圈的馬。這些無處可逃的馬,也可以算是Phil內心的一種象徵。他渴望自己能夠像馬一樣變得自由自在,卻始終被困在牢籠之中,無法擺脫。此外,電影也有一幕是當Phil知道George要迎接Rose作妻子的時候,他在盛怒之下不斷抽打馬匹。在這裡的馬同樣是他內心的一種反射,一種對自我的討厭。他是如此的高高在上,如此的與別不同,卻也是如此的卑微可憐。面對那個他以為才是正常的社會,他不斷壓逼自己,讓自己徹底成為真我的反面存在。那些附加在他身上的枷鎖,成為他渴望掙脫的障礙物。但是苦於知道社會不會接受自己「異化」了的存在,唯有硬生生的吞下悲傷和委屈,假裝堅強起來。或許整部電影中,他唯一真正能夠成為自己的瞬間,便是他在河邊揮舞著繡有「BH」的手帕。細心留意的話,可以發現那個河堤是整部電影中少有充滿青蔥感覺的地方。那是他心靈唯一一片綠洲,也是他在洗去身上黃沙以後,真正能夠正視自己時候。那塊輕輕飄著的淡黃色手帕,大概也只是他唯一可以留下,對曾經情人的眷戀。也是活在那個絕望的世界裏,唯一一點可以撫慰他的東西。
在現實的世界裡,或許還有更多好像Phil一樣的故事存在。這讓我想起Sex Education裡的Adam,他一開始不斷霸凌作為同性戀的Eric。因為面對世界太痛苦,於是便選擇把一切藏好,然後以最極端的方式否定真實自己的存在,這些故事大有人在,有的只是我們知不知道而已。在過去未有追求什麼平等的年代,每個人也只是習慣性的和應社會固有的思想。「女性不應該工作」、「男性不應該輕易流淚」等的想法,充斥著社會每一角,然而每個人也只是毫不思索的一味吸收,不去辨別對錯。你說是社會錯了嗎?你說是思想錯了嗎?但是對我而言,實在有病的是那些繼續傳播的人。這些我們所謂固有的念頭,到頭來才是真正吃人的。猶如魯迅所說的禮教,那些口裡說著大道理,卻永遠不會反思的人,強逼著身邊每一個人接受自己的道理,或許這才是真正吃人的。至於開頭所說,所謂「對的靈魂,錯的身體」並不是錯。因為有病的,從來都不是與別不同的人,而是無法容納與自己不同的人。
電影與人生-別人的故事,我們的幻想
《The Power Of The Dog》作為一部西部電影,筆觸的感覺卻完全撇去了西部的感覺。更加特別的是,這部電影的原著小說本身亦帶著作者本身的感受去描寫當中濃厚的男性主義,但是在導演Jane Campion手中,電影反而變得越來越豐富。作為一套描寫男性面對父權主義的電影,其中的剛陽之氣恰巧在導演手中逐漸混和,在各種衝突中形成了這樣一部經典。電影透過角色的比喻,反射當時的男性主義如何殘害男性。透過角色之間的互動,帶出對於父權主義下,男女均受影響的悲歌。呼應為電影寫下的那一句:「在我們那個年代,溫柔並不是一種選擇。」原著小說的作者Thomas Savage本身亦是一個同性戀,但是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他被逼選擇結婚娶妻。而生活在這一個年代的我們,大家或許都會以為對性取向的態度比較開放,但是實際上,依然有著無數人受著逼害。然而無論是電影中的任何一個角色,還是我們觀眾本身,都應該有為自己爭取溫柔的權利。說的並不是我們情情愛愛中總是帶著的溫柔,而是對自己友善、容許自己成為自己希望成為的人的那種溫柔。
「I believe that stories' power is in fact that, people from anywhere can enter them and understand them, because they're basically humanistic.(我相信故事的力量是在於來自各地的人都可以置身其中,並且體會,因為故事的基礎就是人性。)」導演最後以這樣的一句概括了電影本身,亦是整個訪談中我最喜歡的一句。電影的故事,就是每一個人的故事。我們都透過電影,透過其中的想像,經歷了很多很多的人生。有的充滿悲傷,有的充滿痛苦,有的充滿遺憾,但是活在這個世界上的我們,就是在看完電影以後,逐漸理解到自己真正所愛的東西。這就是電影的魔力。
今天便是情人節了,無論你身邊是否有愛人與否,也希望你在發現他們的時候,不要遲疑去愛。就如Phil在那河堤之上一樣,願我們都能夠安息在可安歇的水邊,不必躱藏自己,接納真實的自己,也接納自己所愛的人。世界的確充滿了惡,但是在那些無盡的苦難當中,依然希望你能夠幸福快樂。好好的活著,感受世界,感受悲喜,也許也可以,感受那些未觸碰得到的愛。願每一個你都在經歷黑暗迷茫以後,一輩子都沐浴於陽光裡,並在人潮無數的擦肩而過中,依然願意勇敢去愛,勇敢伸手抓住在光盡頭的那個他。
祝 大家 情人節快樂。
附上手繪一張,希望大家喜歡!
大家如果喜歡文章的話,歡迎留言討論。當然如果喜歡也可以追蹤我的 ig 帳號 @letusmovie 來支持我哦~
留言列表